您可以选择“当前章节”或“全书”作为搜索对象,其结果显示在摘要栏,并标注在当前的显示正文上。该内容检索功能适用与词汇,词组,甚至句子。
此外,您可以按自己的偏好调整阅读器的颜色,底色,字体尺寸, 流畅阅读葬经翼并研习该经典杰作之奥妙。
显示与搜索 |
葬经翼篇一:原势 |   |
【原文】
夫山者,宣也,其气刚。川者,流也,其气柔。刚柔相荡而地道立矣。是知五岳四渎所以节宣天地之气者也。昔者庖羲氏之府察其在乎!
气有升降,变化莫测,拟之以龙者,潜渊飞跃,不可得而知也。然其始发也,必有势焉,是故《经》曰: “ 千尺为势,百尺为形 ” 。曰: “ 势来形止 ” 。曰: “ 若马之驰,若水之波 ” 。言:形近而势远,形小而势大也。
审势之法,欲其来不欲其去,欲其大不欲其小,欲其强不欲其弱,欲其异不欲其常,欲其专不欲其分,欲其逆不欲其顺。
气之积成体也,厥其状有五:火言其锐也,水言其波也,木言其直也,金言其圆也,土言其方也,五体皆备,气之至盛者也
伏而再发者,由粗出精,刚中柔也,上势之伏,陟降以正,侍卫以严,水分旁达,相顾为关。其纵也,奔崩千里,其横也,跨州连郡。其川源之襟带也,回环重复,情与之偕,会为江湖,以蓄其气,啬为尾闾,以固其去,故乎若九重,矫乎若万马,茫乎不可得而窥焉。
《经》曰: “ 占山之法,势为难 ” 。斯言尽之已。善观山水者,审其长短而知旺衰,善辩衰旺者,问发源之水远近阔狭,而知山力之大小,兼能鉴气辩色,因吉凶而卜休咎,则精粗毕举,靡有遁情,原其所始,要其所终,察其向背,度其所长,不出户庭,而得方域之概,河山千里,指顾咸归矣。
【白话释意】
山,有疏导的特性,它的气刚劲。江河,有流动的特性,它的气柔弱。刚劲的气和柔溺的气掀发碰撞,就形成了大地的变化过程和规则。由此可知,泰山、华山、衡山、恒山和嵩山这五岳与长江、黄河、淮河和济水这四渎,是用它们来节制和疏导天地之气的。古时候,始祖疱牺(伏羲)氏仰观天象,仰察地理,其道理大概就在这里吧!
气,可以上升下降,变化莫侧,它化成龙有时隐伏,有时显露,有时飞腾扬起,很难预知它的变化。但在龙脉开始发源时,一定有一种气势。所以《葬经》说: “ 龙气逶迤起伏千尺之远。就是势;龙气在百尺之内聚结既是形。 ” 又说: “ 势,是奔弛而来的;形则是聚结藏蓄的。 ” 又说: “ 势象马那样奔弛,像水那样波动。 ” 还说:形是近的龙气,势是绵远的龙气,形的格局气度小,势的格局气度大。
观察和判断势的方法是:想要它来而不要使它离开,想要它大而不要它小,要它强劲而不要柔弱,想要它奇异而不要平常,要它集中场不要分过,要它朝迎场来而不顾向而去。
气聚积成形体,它的状态有五种:火形,是说它形态尖锐,水形,是说它形态波曲,木形,是说它形态耸直;金形,是说它形态圆满;土形,是说它形态方正,这五种形体都具备的话,气就最旺盛了。
龙脉在隐伏之后第二次发动,由粗变精,这是刚中之柔。最上一等的隐伏之势,它的升降都很规正,护卫它的形态都很严整,水流恰当地分布在周边,互相呼应象一个关塞一样。这种气顺竖直方向,可以奔驰千里之远,横贯过去则可跨越连绵着许多州郡。它的源流所经过的广大区域,地势形态回环往复,十分和谐协调。汇聚成江湖,用以积蓄气势,流归大海,以保持它旺健之势。所以,这种势,深远得象九重天;强健勇武象奔腾的万马;渺茫而不能够看见它。
《葬经》说: “ 观测判断穴山的法则,以审察势为最难。 ” 这话真是把其中的奥秘都说完了。善于砚察山水的人,看到它的长短就可以知道气势的衰弱和兴旺。善于辨别衰旺的人。只要问清水流发源的远近阔狭就可知道山力的大小,加上能鉴别气势,辨明颜色,按照吉凶局预知祸福善恶,那么就会使粗秕和精华都显示出来,没有什么能够隐漏的了。探究他的原由,判断它的结果,观察它的正面和反面,衡量它的短和长,这样,不用出门就可以知道整个地区的概貌,挥手指点之间,骋目扫视之际,千里河山都被摄取到了。
【原文】
《经》曰: “ 势来形止 ” 。是谓全气,全气之地,法葬其止。又曰: “ 其来若奔,其止若尸。 ” 是知来与奔,言其势之趋走者,动也;止与尸,明其形之端凝者,静也。势即来龙,形即穴星,势欲其来,形欲其止,故《经》曰: “ 过水所以止来龙 ” ,又曰: “ 外气横行 ” 。皆所以明其止也。
穴星万变不同,一如人形,虽大小、高下、肥瘠、俯仰、正侧各状之难齐,而其外貌之可必者,不出圆、扁、直、曲、方、凹之六体。六体之变不可胜穷,不合体者非穴星也,夫既明其体矣,又当求其气之所钟。
夫山体本静,故穴宜求动,动属阳,阳即生气。故《经》云: “ 葬者,乘生气也 ” 。后之明师更其说为隐语,云:先看金龙动不动者,即此也。龙从左来,其气倒右,故穴宜求之于右,龙从右来,其气倒左,故穴宜求之于左。故云:次看血脉认来踪。龙来正出者,落穴反多偏闪,龙来偏出者,落穴反多正结。故曰:梧桐叶上生偏子,杨柳枝头出正心也。
《经》云: “ 乘金、相水、穴土、印木 ” 。何谓也?盖五行中以圆为金,以曲为水,以直为木。凡真穴必有圆动处,窝钳之圆在顶,乳之圆在下,突之圆在中。若窝钳之中更有突泡,乳突之上复有窝钳,名曰:罗纹土宿,即少阴少阳之穴也。孩儿头下有球檐,球檐下有葬口,葬口之上有正中曰人中,葬口之下余气曰球髯,此皆入穴动气证佐消息之异名也。
何为相水?盖有此圆可乘,左右必有微茫曲抱之水交揖于小明堂前内,后人更之曰:虾须、蟹眼、金鱼等名者,此也。
何为印木?盖微茫水外必有蝉翼沙两片,隐隐隆隆直夹过穴前,然后逼得微茫水合于小明堂内。昔人云: “ 上出明肩,下开暗翼,股明股暗,边短边长者 ” ,指此。非聚精会神含光洞视者莫能察见也。
有此三者,又须有五土四备,裁肪切玉之土,石山土穴取夫四备,土山石穴求乎肪玉。四征既具,中间必有暖气,即火也,此占穴之要法也。是故求穴大势所在,在乎水城堂局。而细察决疑则定于小明堂,次及近案龙虎鬼乐之情,看水城湾环所在即为有情,下砂须直面来收,即名 “ 得水 ” ,即穴不远矣!更审堂局何方平正,端的要以左右砂水相包适中处,对面登高望之合局处,自然而然不同,即穴不远矣,必欲无疑,看穴前有小明堂微茫水合处,可容人卧。昔人云:水证明堂堂证穴者,此也。小明堂内回首望穴星顶相,于圆、扁、直、曲、方、凹中随合一体,即是证佐。星体面上有窝、钳、乳、突、鸡心、鱼胞、灰中线、盏中酥、草中蛇等一项动气,即是真穴,或近案有情,或至此则砂水凶恶者皆消得穴中不见,名曰:神藏煞没;或至此则龙虎方驾得住,或直来横受到头,穴星是横山,则横龙出穴必有鬼,当以鬼星征应求之,惟孝顺鬼交抱于后,当从中取,又有无鬼者以托、乐证之,托乐之体不同,惟取逼近穴星为有力,又有无托乐者,或龙尽倒钩,或逆盘向里,则不拘托、乐有无。凡大龙尽处山尖薄,局势散,风吹水劫必不结穴,宜向腰脊求之,非腰结必骑龙,二者总须星辰端秀,穴情合法,夹从有情,局内水俱为之用,同称干龙正尽。大抵骑龙之穴,穴虽多种,不出倒、顺、横、侧这四势。倒顺之法不离龙脊,在龙脊者,山须开面,再出细 ** 星如过峡关,穴前小明堂宽平不觉水跌穴中,不见大水去穴前,去都亦出真面朝向转里,枝脚要抱回,当穴两旁,要有夹耳,即天乙太乙,罗城要周密无缺,水流去数十里必合,必有真水口,捍门收住,此顺骑龙之法也。若倒骑龙则多结于龙将尽处,倒望来龙结穴,元武须开大面,垂头须细嫩,小明堂近案夹耳一如前法求之,近身枝脚通应抱回,大水倒合会于后,或有捍门在后,罗城水口俱须紧密,水口以交互者为上,左顺侧骑,右顺侧骑,左倒侧骑,右倒侧骑四法。穴必偏向一边,亦以龙来左右定之,凡侧骑之势必偏,顺则取当面出一横案过宫收回,穴前之水,下砂枝脚趋来与横案相亲,如合盘之势必方佳。逆则取穴上收一边之水(凡言收一边水者,即指前界水而言,必无收后界水之理,记取、记取)。
面前另有横案遮阑,只取横而有情抱我更佳。盖逆势小案多顺,勿以为嫌。下砂逆砂收回,直面向里,明堂夹护应案罗城水口,一如常法检察,不可疏漏。唯有横骑龙结作不同各势,直与大龙腰落一体,或出一节二节星辰即结者,尚名横骑龙,若再抽数节,或开小障出脉作穴,方舟腰落,此其大略也。
大抵葬者,藏也。穴者,山水相交,阴阳融凝,情之所钟处也。藏之欲乘生气者,谓阳气聚处则无风、蚁、水三者侵体之患难夫也,。夫情与无情其本无二,山川交会何殊?有情者哉!信斯言也,求穴者思过半矣!
【白话释意】
《葬经》说: “ 势是奔驰而来的,形是聚结藏蓄的。 ” 这说的就是 “ 全气 ” 。 “ 全气 ” 之地,山水交会,龙脉结聚入穴,墓葬应当在这里。又说: “ 势来系奔驰着一样,它停下来后象尸体一样端凝不动 ” 。由此可知, “ 来 ” 和 “ 奔 ” 是说它的气势走得快,是动的, “ 止 ” 和 “ 尸 ” 是说明它的形态端凝,是静的, “ 势 ” 就是 “ 来龙 ” ,它是向穴山伸展的山脉; “ 形 ” 就是 “ 穴星 ” ,它是龙的气脉聚结的地方。势,应当要它奔驰而来,形,应要它能停下来藏蓄生气。所以《葬经》说: “ 经由水流以使来龙停下来,聚结融注生气。 ” 又说: “ 外气横形。 ” 就是通过水流来止聚龙脉生气。这些都是用来说明形的 “ 止 ” 。
“ 穴星 ” 千变万化,就象人的形貌,虽然大小、高低、肥瘦、俯仰、正面、侧面等各种状貌难以一致,但人们的外貌一定要概括为某些一类型的话,也不会超出圆、扁、直、曲、方、凹六科基本形体。这种形体的变化,是不能穷尽的。不合于一定体式的就不是穴星。已经认清它的形体,又应当探求气集中的所在。
山体原本是静的,因此穴应该求得动态,动属阳,阳就是生气。所以《葬经》说: “ 葬,就是为了乘得生气。 ” 后代的地理先生把这个说法改为隐语说: “ 先看金龙动不动 ” 就指的这意思。龙从左边来,它的气倒是在右边,所以穴位应该在右边寻求;龙从右边来,它的气倒时在左边,所以穴位应该在左边寻求。所以说:其次要看龙的血脉,认清它来的踪迹。龙年的方向是正面的,穴位的落定反而多偏侧;龙来的方向是偏侧的,穴位的落定反而是正面的多。所以说:梧桐是在叶的偏旁结成果实,杨柳反而是在枝头正中开花。
《葬经》说: “ 乘金,相水,穴土,印木。 ” 这是说什么的呢?因为五行中,把圆的作为金,把曲的作为水,把直的作为木,凡是真正有生气的穴,一定有圆动之处,窝穴(前平后突、两边鞠抱的阳结之穴)和钳穴(左右两边鞠抱特长而中平后凸的穴)的圆形在穴的顶部,乳穴(山势垂下复又高起所结之穴)的圆在穴的下部,突穴(平中起突之间穴)的圆在穴的中部。如果在窝穴和钳穴中还有泡突之形,在乳穴和突穴之上还有窝穴、钳穴的形态,就称为 “ 罗纹土族 ” ,也就是少阴少阳之穴。孩儿头(指圆形部分)下有球檐(穴场前),球檐下面有葬口(即 ** ),葬口上面正中之处叫 “ 人中 ” ,葬口下面的余气叫 “ 球髯 ” ,这都是印证说明穴之中有生气发动的别名。
什么叫 “ 相水 ” ?一般具有这种形态的穴相,左右两边一定会有微茫水(穴场外略低处)曲徊护抱着相交在穴前小明堂(指葬口之下平坦窝聚处)内,后人改称为:虾须、蟹眼、金鱼等名的,就是指这种情形。
什么叫“印木”?在微茫水外面一定有蝉翼沙(指穴前左右两翼略最高起之处)两片,隐隐约约,无形中有两股力量对夹过穴前,然后逼得微茫水相会合在小明堂内。前人说:上面长出明肩(第二分水内侧两道高的地方),下面开着暗翼(指蝉翼沙),一股明的气势,一股暗的力量,一边短一边长,说的就是上面的情形。如果不是聚精会神,具有明亮的目光去洞察巨细,就不能看得出来。
具有上面三种形体,还必须有“五土四备”和裁肪切玉之土,要是石头山泥土墓穴就取法“四备”,要是泥土山石头墓穴就从“肪玉”方面去求取。如果四种征象都已具备,中间一定会有暖气,就是火。就是推求龙穴的最重要的法则。所以找穴的大势所在,就在于水城(指围绕穴最重要的水流)的规模格局,而仔细观测判断疑难则以小明堂为依据,其次考察龙虎(指穴山前左右两山,称青龙、白虎、二山具有护卫龙穴不受风吹的作用)鬼(指横龙穴山背后手拖拽的小山)乐(龙脉由山侧横向入穴的穴山后方的山峦)的情态,看到水流弯曲环绕着的地方,就是富有情态,下砂(穴前水流的下方)应该当面朝穴,这就叫“得水”(指穴场四周水势环饶,水聚而穴气融结)这靠穴星就不远了。还要观察明堂的格局,哪边平正,重要的是看左右山水相环抱的适中之处,从对面登高远望过来。整个格局相配合的地方,它自然得体,与众不同,这就离穴不远了,在那地方定穴就没有错了。
看穴前面有小明堂微茫水相会合的地方,可容下一人躺着,前人说:以水来验证明堂,用时堂来验证穴,说的就是这种情形。从小明堂内回头望穴星顶上的形相,在圆、扁、直、方、凹这几种表态中只要且种相符合的,那就是证明。穴星的形体表面如果有窝穴、钳穴、乳穴、突穴、鸡心、鱼胞、灰中线、盏中酥、草中蛇等任何一项勃发生气,就是真穴。或者近案(穴山近前的矮山)很有情态,或者到这里后砂(龙穴前后左右诸山的总称)水的凶恶之形态都消失于穴中不见,叫做“神藏煞没”或者到这里后青龙、白虎才驾驭得住:或者是龙脉直来横受到头,穴星的山体是横着的,那么横龙出穴(龙脉从穴山之侧进入而结穴)一定有鬼山拖撑在后,应该以鬼星“即鬼山”征象去求取。要是孝顺鬼山交错抱特在后面,应从中间择取。还有的是穴山后没有鬼山的,就以乐山来验证。乐山的体态有不同,只要择其逼近穴星的为有力,还有的是穴山后没有乐山的,或者是龙脉已尽转过头,或者是反过来盘曲向星,就不论有没有乐山。凡是大龙脉尽头山形尖薄,格局气势分散,会受到风吹水劫,必然不能落结龙穴,应该向山的腰脊部位求取。
如果不在腰部结穴,就一定是“骑龙”的取法,腰结和骑龙,两种取法都应该使周围诸山端整清秀,穴的形态合乎法度,纵横之间富于情态,穴山形局之内的水流都能对穴有用,这两种都同称“干龙正尽”。一般来说,骑龙的地形,虽然可以有多种穴形,但不超出倒、顺、侧、横四种势态。倒和顺两种取法都要在龙脊部位,在龙脊结穴,山势必须开阔,然后再呈现出细嫩柔知的景象,穴星要有像经过两山相夹处那样的情状,穴前小明堂宽阔平坦,不感觉到水会跌流进穴中去,看不到大水从穴前而流去,即使有水流去也应该正面朝向转里,枝脚(龙脉主体两边所伸出的短小山峦,为龙脉分气所结。)要呈抱回之回势,相向着穴的两旁要有夹耳(从后边左右夹护穴场的两座山峦)。就是天已、太已两座山。罗城即穴山前水出口处众山布列,要周密严整,没有空缺裂隙,水流去几十里后一定会合,那里一定有真水口(指穴山前水流出口处),被捍门(即穴山前水流出口处如门户夹水对峙之山)收住,这就是顺骑龙法。要是倒骑龙法,则多把穴结在龙脉将尽之处,回过头来望着来龙结穴,元武(即玄武,指穴场后山)的山势要十分开阔,而且山势渐渐向穴场垂近,呈现十分舒缓柔和的情状,从小明堂去审察夹耳山的配合,方法如同顺骑龙一样;靠近穴场的技脚山全部应该呈现回抱之势,大的水渡反向会合在穴山后,有的有捍门山在后边,罗城水口都应该十分严整周密,水口以水浇交汇为上,左顺侧骑,右顺侧骑,左倒例骑,右倒例骑,这四种方法,穴都要偏向一边,也应该看龙脉来向的左右而决定。凡是侧骑的形势其位置一定偏,如果是顺向,则应择取一座横案山(穴山近前的横山)经过穴场而收回势,穴前的水流下砂和枝脚都趋向过来和横案山相亲近,有如合盘的势态,这样才好。如果是逆向,就择取穴上收一边之水(凡是说收一边水的,就是指收前界水,而绝没有说收后果水的道理。)前面另外还有横案山遮拦的话,就只择取横向而有抱峙穴山的为好。一般说,逆势小案山就多为顺向。不要嫌弃这种情形。下砂应该逆向插入收回,真面朝向里,夹护明堂的形势,应审察罗城、水口,就以常用方法去检验,不能有疏漏。只有横骑龙的结穴作法与各势不同。而跟大龙脉从腰部结穴的体式差不多,如果在大龙脉上派生出一座两座山峦,在那里结穴的,还叫做横骑龙,如果衍生出好几座山峦,或者象张开一片帐幔,山脉之势比较形阔,在这里落穴。就称为腰落。这些是察形的主要方法和原则。
一般来说,葬,就是为了藏蓄生气。墓穴,就是山水相交,阴阳相融和凝注,情所集中的地方。藏蓄,为了乘得生气,是说阳气聚结处就没有风、蚁、水三者侵蚀骸体的忧患,而情和无情的本源都一样的并没有两个,为什么山水交会的地方就特别有情呢?要是相信了这话,求穴的人对察形的道理也就大体上都领悟超过一半了
【原文】
亦做“察形篇”,竟形穴大意较然可知。唯是奇形怪穴非常法所可尽书,谨再春概,列之于后,学者以意求之可也。穴有摇拳者,穴星蝇正,中间却空,或结于左,或结于右。结穴一边必然细嫩,或捻颈,或伏断再昂,到头必有动气,动气前必有小明堂而皇之,仅容一人侧卧,则微茫之水方住房。若摇拳又兼没骨,则看石纹两边左右相交中间有土,方是真穴。沙水必尽拱这边,那边只为应案相向而已。
穴有入水者,杨公云:也有穴在深潭里。是也,此必石脉边根透下,聚水湖海平洼处,仍复昂起,星辰不拘大小,必有上好土色石纹相交,证佐分明,窝钳、乳突、鸡心、鱼胞等动气天然,方是真穴。大要在察后龙真来,别无结作,方可着眼。若果大龙度水,必然开障作势,两边枝脚一齐涌来,临水跌断,方是真度水龙。若山不开障,来不汹涌,枝脚边有边无,便非真度水之龙,水中虽有小山,只作星散零断者论,必不融结。
穴有影光者,如太阴金星,整齐圆匾,而面上或急或满,别无动气,前余气圆晕,即是影光。或以得水一边有微动处,扦挂角穴,或正中取魄穴,必有小明堂,及应案方真。盖太阴者月象也,以其圆匾而满急,故不求之面而求之气,此至理所存,非臆说也。
穴有仰瓦者,法曰:两金扛一水,穴在软中裁。,凡天财体多是背后仰瓦,只以有乳为真,及鬼星托乐为准,大地亦有此法,唯别于来势尊特,罗城阔大而已。
穴有拖枪形、将军踏弩形,皆是余气不住,所谓:元武嘴长高处点,三脚金星顶上扦。同一例也。
穴有上聚者,凡缠护龙虎周回捆夹得紧,其气必拶聚于顶,除小明堂外则以外洋为局,总亦须入穴细嫩,藏风不露为妙。若后龙近处,从无抽细作蜂腰鹤膝状及辏地跌断者,必无此法,误下立致败绝。慎之!
穴有下聚者,凡后龙未尝跌断辏地,或入穴气急,或星面匾大,穴出弦棱之类,通名下聚
要以低而不沉,平而不脱,四山高而不压,小水应案相称,方为合格。
穴有脱龙就局者,来龙虽大,抛踪闪迹,穿田度水,脱卸在一边,初看若与大龙不边属,细察则大龙正面卸下,伏而再起,本山别不结地。如新建伯王公祖地,乃大丰山正面卸下,平地数里无脊,忽于平田中起小小两枝倒地本,一横一直,正中落穴有窝,界龙之龙甚远,而大丰山反在一边,并不坐障,惟见江水绕流,远朝是面,局势宽平而已。观此可以类推。
穴有四空者,脉从一隅入首,斜倚受气,四正俱空,四隅有山照应。若姚江邵氏柳氏家祖地是也。须来龙真确,活动飞舞,局势完秀,四山面拱方可为准。
穴有皮者,凡木星开大口,悬乳或发水泡,微有微茫,略见而难分者,多是皮。盖木之生气在皮,故木星入穴土亦不厚,圹不宜大深。
夫葬者,藏也。故穴以藏聚为主,盖藏聚则精气翕集,暖而无风,暖则无水,无风则无蚁,三害不侵,则穴得矣。
穴虽怪不出乎动气,小明堂及应案鬼乐以求之。乘金、相水、穴土、印木等相法以证之。砂水聚散有情无情以别之,众为我用,则我为主,身为人卫,则我为奴,气精力强故为主者,个细而数断,粗雄偏侧,故为从者,拥护而趋随。穴星之山形,宜大入手处落穴,动气宜小,大抵所喜者润嫩小巧,所忌者粗大老拙,斯求穴之大法也。
悟之者,自能成其变化,达其元微,书不尽言,图不尽意,往圣尚欲自得,况后贤乎?乃若诸家穴法,则三宝、宝照、杨、曾、刘、胡、廖、谢、司马辈,咸究极其变,不可不参之以开廓知见,然而一领百会,非心通神解者,孰能与于此法外一句?唯有情则姤,可以暗会,难以形求。噫,大匠能与人以规矩,不能与人巧,昔人谓:有人识得明堂法,五百年中一间生!诚叹此尔!
【白话释意】
有一种叫摇拳的穴,穴星虽然端正,但中间却是空的,穴只能或结于左边,或结于右边,结穴的一边,必须细嫩柔和,或者扭转龙脉之颈脖,或者龙脉跌伏似断,然后再昴起,其头部一定有气发动,气动的前面一定有小明堂,只容得下一人侧卧,这样微茫水才在此处停住,如果摇拳穴又兼有“没骨”的特征、就看石纹两边左右相交中间有土,才是真穴。砂水一定是全都趋向拱护这结穴的一边,那一边只是为了朝应(即朝山,在穴前较远而高与龙穴遥相对应之山)案山相对向南已。
有的穴是落入水中去的。杨公筠松说:也有穴在深潭里。就是这种情形。这种穴,一定是石脉连根透水而下,水聚积在湖海平洼处。龙脉还会再昂起,周围诸山不论大小,一定有上等好的土色和石绞相交错,证佐分明,窝钳穴、乳穴、突穴、鸡心、鱼胞等穴定形勃发生气十分自然,这才是真穴、最主要的是,观察后龙真来,不在别的地方结穴,才能着眼。如果是大龙渡水,一定会象拉开帐幕一样,造成开阔的气势,两边的枝脚山一齐奔涌而来,临近水之处,地势跌断,这才是真渡水的形势。如果山不开帐,来势不汹涌,枝脚山一边有一边无,就不是真渡水之龙,水中虽然有小山,只能作分布零星散乱的来看、必然不能融结为穴。
有一种穴叫作影光的,象太阴金星、它的形相整齐圆扁,但面上显得过急过瞒,没有什么生气,前面有余气圈晕(穴场处微茫隐显的晕圈),这就是影光之穴,或者在得水中那边有微动处插入挂角穴,或者在正中择取魄穴,一定有小明堂和朝山案山才算是真穴。太阴、是月的征象、因为它圆扁而满急,所以不求它的面上而求它的气,这体现了最正确的道理,并不是随意无凭的说法。
有一种穴叫仰瓦,葬法说:“两金扛一水,穴在软中裁。”凡是天财星(体方顶平的山峰)的体形都是呈仰瓦状,即穴场后的“玄武”位两边高中间低,这种情形以有乳穴之形为真穴,并以有鬼星乐托星为标准,在大地也有这种穴法,其区别只在于龙脉的来势厚重突出,罗城阔大而已。
有的穴叫拖枪形、将军踏弩形,都是余气不停驻,常说:元武嘴长高处点,三脚金星顶上扦,都是指同一种例子。
有一种穴叫上聚,凡是青龙白虎围护捆夹得紧密,它的气就一定会逼压聚集在穴顶部,除了小明堂之外,就以外洋大明堂构成形局,总的说也应以入穴细嫩,藏风不露为妙。如果后龙近处从没有衍生出细小的山峦成蜂腰鹤膝的形状,以及接地跌断的;就一定没有结穴,误用这种方法,会马上导致败绝。应该非常的慎重!
有一种叫下聚的穴,凡是后龙没有跌断地,或入穴气急,或者穴星面形扁大,穴中出现弓弦棱角状等,通称为下聚。
取穴的要点是,低而不沉,平而不脱,四边山高但不压迫小水,朝山案山要相称才是合格的。
有一种穴叫脱龙就局的,龙脉来势虽然大,但其踪迹隐露抛闪,穿越原野,渡过江河,闪脱抛卸在一边,初看好象和大龙脉不相连贯,仔细观察则发现是大龙脉扩张形势而卸下,隐伏之后再发起,在原来的主脉上并不结穴,比如新建伯王公的祖地是大丰山正面卸下,数里内都是平地而没有山脊,忽然在平田中突起小小两枝象倒地木一样的土垄,一横一直,在正中落穴,有窝界龙之水在远方,而大丰山反在一边,并不坐幛,只见江水环绕,远远地朝应着这一面,局势宽阔平坦而已。从这可以类推其它。
有一种穴叫四空的,龙脉从一角进入,头偏斜倚靠看受气,四个正面都是空的,四个边角有山照应。象姚江邵氏柳家澳的祖地就属这种情形。必须是龙脉来得真确,呈现出灵活生动,飞腾起舞的气象,形局气势完整清秀,四周山拱护,这样才合乎标准。
有一穴叫皮的。凡是木星(顶圆身端直的山峰)开大口,呈乳穴或发水泡之形,有微茫水,隐约可见而不能辫认得很清楚,这种情形多属皮。因为木是从皮生出气来的,所以木星入穴土也不厚,墓穴不宜大和深。
葬,就是藏,所以穴以藏聚生气为主要目的,能藏聚则精气融和凝聚,温暖而没有风吹,暖就没有水冲,没有风吹就没有蚁虫,风、水、蚁这三种祸害都不侵蚀,那么就成为好穴了。
即使有怪穴,但不外乎是动气,以小明堂以及应案鬼乐的配应原则去探求,用乘金、相水、穴土、印木等方法去验证,以砂水聚没,有情无情的标准去辨别,这就可以了。众人为我所用,则我就是主人自己;当别人的侍卫,就成了奴仆:气精力强的就能成为主人,而个小,零星散断、粗拙、偏侧的就成为护从者,起着跟随拥护的作用。穴星的山形,应该在大人手处落穴,动气应该小,大体来说,喜欢润嫩小巧,而忌粗大老拙:这是求穴的重要法则。
能领悟它,自己就可以随其千变万化而灵活应用,达到精妙深微的境界。用书来叙述,是写不完要说的话的,用画图来表示也难以完全传达出本意来。以往的大师们尚且还想从自己的实践中获得精义,更何况后学呢?至于各家的穴法,像三宝、宝照,杨筠松、曾文灿、刘潜、胡矮仙、廖禹、司马头陀等人,都把穴法变化探究穷尽了,不能不拿来借鉴,以开阔眼界,增加见识、但是一领百会,如果不是心通神解的,谁能在这些法则之外还能得出一句自己的见解呢?只有有心的才能遇到真正的精髓。可以在心中暗会,而难以通过直观的形式去求取。大师可以使人懂得规制法度,但不能给人以智巧,前人说:五百年中或者才有一人能真正精通明堂穴法的。真是为此而发的感慨啊!
【原文】
夫山止气聚,名之曰穴。穴有真病,同乎废人,虽具形骸,神气伤于败缺,则中无所存。如是者,法不可葬,葬之则三害臻。
故穴有贯顶者,脉边脑抽,星峰不现,上既无分,下何所合也?穴有折臂者,龙虎夹辅,当穴凹折,外风不蔽,生气内散也。
穴有破面者,星体虽端,面则流破,一如浪痕,皮崩肉裂,生气无傅也。穴有坠足者,脉从足出,星峰上压,生气不舒也。
穴有绷面者,星面绷紧,脉痕横生,条数虽多,横而无直,气无所聚也。穴有饱肚者,粗如覆箕,圆如榧子,扁如瓜体,上下浑沦,分上弗具,虽有尖圆,法无所施也。
穴有割脚者,形势虽正,水洗洇褥,扫割无余,生气已荡也。穴有漏腮者,贴身蝉翼,裹不过穴,小水既漏内,龙虎折边,水不会于小明堂也。
虎蹲者,形反而凶僭且逼也。龙踞者,势凌而压强且窜也。
元武拒尸者,星峰无降势也。朱雀腾去者,水倾反而朝斜背也。
前花者,余气为官,二水虽交,尖露无睁,沙脚逼迫也。后假者,穴背鬼托,龙虎虽端,水涯必溜,出穴一望,众不归随也。
左右诡落者,其堂必倾,过宫回视,水却趋会于真穴也。
故凡山形高大,穴出贴身,纵见窝、钳、乳、突,百稀一实也。形穴软小,而众水不归,护缠不附者,虽巧嫩可观,生气微薄,必无尊特也。要以先审向背,次察精粗,枝干既得,主从因之,四应有情,分合无谬,众势既会,沙水自朝,起自分龙,至于入穴,山水互交,由大及小,由外及内,直至入首动气,小明堂分合分明,则枕圆向尖,眠干就湿之道得,而风、蚁、水三害不侵,天地之生机显,而穴无所逃矣!不然,其误可胜穷哉,占穴真伪可不慎欤!
【白话释意】
山脉停驻,生气聚结的地方就叫穴。穴如果有真病,就跟残疾的人一样了。虽然具有形体,但因为它有缺陷神气就被伤损了,形体之中已没有什么有用的东西了,象这样的情况,按照穴法是不能落葬的,要是葬了,风、水、蚁三害都会齐集。
有一种叫贯顶的穴,山的脉理纠连不清,山顶瘪缩,山峰不显现出来。上面既然不分明,下面还能覆合什么呢?有一种穴叫折臂穴,夹护穴山的青龙白虎二山,面对穴山而凹折,不能遮蔽外风。导致生气内散。
有一种破面穴,山体虽端正,但穴场却被掘破,好象波浪形的伤滚,皮崩肉裂,生气无法附着。有一种坠足穴,气脉从山脚下入穴,往上逼压星峰,致使生气不能舒通。
有一种绷面穴,穴场绷紧压填,脉理横生,纹理数量虽然多。但都是横生而没有顺直的,生气就无从藏聚了。有一种饱肚穴。粗拙如覆盖着的簸箕、圆得象榧子,扁得象瓜的体形,上下一团,没有分界条理,虽然有突圆之形,但也没有用处。
有一种割脚穴,形势虽然端正,但水流冲击困褥(长穴前的方形成长方形平整高地),把穴脚扫割掉,生气就荡然泄尽了。有一种漏腮穴,贴近穴前的蝉翼砂不能包裹穴场,穴庭边倒有泉水长流而漏失,龙山虎山折边,水流不能汇聚在小明堂。
虎蹲,是相穴场前右铡的白虎山蹲踞昂头,这是倒反的形势,呈示出凶僭而且逼压的征象。龙踞,是指穴场前左侧的青龙山高踞斜出,不拱抱相向,呈示着欺凌压强而且背弃出窜的征象。
前元武拒尸,就是穴场后山山势高昂,不向穴场垂近,山峰没有降势,不愿受人之葬。朱雀腾去,意即明堂水流不萦回归聚,朝山反背而不朝向穴场。
花,龙脉结穴后,余气在穴山前的朝山背后再结小山,就是官星,虽有二水相交,但尖露不开阔,沙脚逼迫。后假,在穴山后背拖抱的小山就是鬼山,龙虎山虽然端整,但鬼山却为水涯所淹没,出穴一望众山都没有归随的情态。
左右诡落,它的明堂一定倾斜,经过穴场回首一看,可见水流都趋汇到真穴中了。
所以,凡是见到山形高大,穴从贴近处出的,即使看到窝、钳、乳、突的穴形,那也是一百次中才有一次是真的。要是穴形软小,众水流均不归聚,护卫缠绕得疏漏,即使巧嫩可观,也是生气微薄,必定没有尊贵特异的气象。
总之,主要应先看清向背,其次观察粗精。认精枝干以后,根据主从关系,求得前后左右四面的朝向应都有精态,那么分与合都没有错了。各种形势都齐备以后,山水会自然朝向穴山。
从分龙开始,直至入穴。山水交汇,由大到小,由外到里,直至人首动气,小明堂的分与合都分明,那么就可得到真气,风、蚁水三种祸害都不侵袭,天地的生机显现,那么吉穴就得到了。
如果不是这样的话,产生的恶果就无穷了。探测穴的真和假能不十分慎重吗?
【原文】
夫峡者,祖山中干行度之次,敛大为小,变粗为精,两山相夹以成之也,故同峡必断伏,旁必有夹,谓迎送也。过必中出得正气也。其伏也至地,其拔也干霄,水分左右,山转关阑,蓄而回环,可建州邑,则干之所钟,枝之所止,概可想矣。是故平夷千里,王者之宅,奔腾不息,山陵之格,迢迢郁郁,作镇方岳,自余偏断宅坟已而。
【白话释意】
峡,指的是祖山(龙卖发源处的山岭)的龙脉主干在行走过程中停下,把形体收拢变小,由粗扩变为精,由两山相夹护而形成的,所以峡一定是断伏的,旁边一定有山相夹,这叫做迎送,干龙经过这里一定是从中间出去而得到正气,它低伏时贴着大地,它挺拔而起时直冲云霄,左右有流水环绕,众山徊护,形势含畜而回环往复,可以在这里建州立邑,所以平原千里,可建王者之宅,其气奔腾不息,山陵叠障,其气深厚锦远,可作镇守一方之将种的宅坟。
【原文】
崇山忽起,作镇一方,莫之与京者,是曰祖山。群垄横出,力有长短,众之所趋,彼独开张,断续拱护,是为正干。或各分而势小,或因干而再抽,此分龙之始也,各分欲其成体,再抽欲其出面。成体者尚须变化,出面者唯求特达。又当观其始分再抽之际,护从冈峦,孰多孰寡,孰短孰长,则得水得局,可概见也。昔人谓:起家须用好公婆。是也!
【白话释意】
高山忽然隆起,成为一方之险要形胜,没有别的山能与之相竞争,这就是祖山。群峰横出,山力有大小长短之分,如果为众山所趋随,它本身却能不断地张开扩大,得到诸山的拱护,这就是正干,即大龙脉的主干。有的从大龙脉分枝而气势弱小,有的从主干再分长出支脉,这就是分龙的开始。从大龙脉分出的要各自成体,从干龙再衍生出的应要能长出形面,成体的还须有变化,出面的应求其特异发达。还应刻观察始分、再抽之时,所护卫趋从的冈峦,哪里多哪里少,哪些长哪些短,这样就可大体知道是否得水得局了。前人说:起家须用好公婆,就是这样了。
【原文】
夫四兽者,言后有真龙来住,有情作穴,开面降势方名元武垂头,反是者为拒尸。穴内及内堂水与外水相辏,潆洄留恋于穴前,方名朱雀翔舞,反是者腾去。贴身左右二砂,名之曰龙虎者,以其护卫区穴,不使风吹,环抱有情,不逼不压,不折不窜,故云青龙蜿蜒,白虎驯服,反是者为衔尸,为嫉主,大要有情于穴,于主不欺,斯尽拱卫之道矣。至于砂之插回收水者,必须开面向里,不拘远近,俱名有情。远朝及前后左右之砂,皆以真面相向,无破碎、尖射、凶顽为融结证佐。唯曜气飞扬,穴中不见者不忌,大地多有此类。欲知砂之背面,当分厚薄顽秀。背厚面薄,背顽面秀,背挺面湾。面来必有情而长,背则无情而短。故砂之湾者水必湾,砂之秀者水必秀,砂之走窜者水必不收,砂水之形实相比附者也,吉凶征应,可不方而喻矣!
【白话释意】
四兽,说的是:穴场后有真龙来往,后山山势渐向穴场垂近,象接受人之安葬,极有情态,这就叫元(玄)武垂头,如果与此相反,穴场后山山势高昂,不向穴场垂近,状如不肯受人之葬,这就叫拒尸。穴内和中明堂水流与外水相聚汇,在穴前萦回留连,这才叫朱雀翔舞,如果相反,明堂水流不萦回归聚,就叫朱雀腾去。穴前贴近的左右二山,把它们叫做青龙、白虎是因为用它们来护卫穴场,不让风吹,二山对穴场环抱有情,高低相称,不是逼迫欺压和凹折逃窜之状,这就叫做青龙蜿蜓,白虎驯服,和这相反的就叫衔尸,叫嫉主。关键是对穴现出驯顺之情,对主山没有欺压的势态,这就尽到拱抱护卫的作用了。
至于砂(穴前后左右诸山)之中,那些插回收水的,必须开面向里,不论远近,都叫作有情。远朝和穴前后左右的山,都以真面相向,没有破碎、尖射,凶顽的形态作为融结气脉的证明。
想要知道砂的反背和正面,应该分清厚薄顽秀。如果背厚,面就薄,如果背粗顽,而就秀丽;如果背挺直,面就弯环,正面朝向一定有随意而且深长,背面反向则无情而且短浅。所以山弯水必弯,山秀水必秀,如山势走窜,水流就一定不归聚。砂和水的形势是相互比照依附的,吉和凶的征象应验,可以不言而喻了。
【原文】
夫明堂者,穴前水聚处也。其名有三:大约有窝、钳、乳、突四体,则自然有蟹眼、金鱼、虾须三法之小水皆自球檐分下,微茫界合处,可容一人侧卧,名小明堂。两边必有蝉翼砂,似有似无,包裹于外。占山正法必有此堂,入穴方真。其二,龙虎内二水合处,名中明堂,专以窝、平、圆、扁为常体,然亦有真地无此者,或穴结高山,龙虎夹紧,直垂向穴下,穴中小水聚成一线,从中流出者,势使然也。或穴结临江临溪,洋朝当面,直至山脚,若非龙虎夹紧,直走至水边,则水冲堂则气散,且兼有洗脚之患,便不成地。此山川自然之情,造化之妙,非人所能为者。总之,落穴处开睁,则小明堂已真,外虽夹紧无害。吉水萧氏白砂祖地,牡丹滴露形,即此格也。时人误安金简银槽之名,又从而援之以误,后世俾无堂局亦得滥此,可慨也。其三,乃外洋大势自少祖分水,总聚于大龙虎外,或从太祖分水,并入外堂,或无此二者,而外来大水横过中明堂前,后面几节分水俱流入横水内,或远江远溪来朝,抱于横水外,通名之曰:外洋大明堂。风中明堂即是内堂,其水有逆有顺有横,大地龙虎多层大水在外,非横则逆,则此内堂之水虽欲之元,行走终必当面而出与大水会,此小顺大逆,上地之局也。唯大水势顺而内堂水逆,有龙虎下砂收回,名小逆大顺,此中下地也,亦有层层交互过宫环抱者,此名大顺局,亦主力量绵远,此非龙真穴的山势大者勿下。大抵明堂以聚水为上,横抱次之,朝水又次之,交互有情,不见水去而顺流者,又次之。四局既定,义备于斯,唯明者详焉!
【白话释意】
明堂,就是穴前有水聚交流的地方。
它的名称有三种:第一种,凡是有窝、钳、乳、突四种穴形的,就自然会有蟹眼、金鱼、虾须三种绕穴的干流水(指穴场附近略低段,下雨时有水淋流,雨停则水止)这些干流水都从球檐处分下来,至微茫水的交合处,可容一人侧卧,这就叫小明堂,它的两边一定有蝉翼砂,看上去像是有,又像无,包裹在小明堂外。按正宗的占山求穴法则,一定要有小明堂,入穴才算是真穴。
第二种,穴场前青龙、白虎二山内的俩支水流聚合处,叫中明堂。一般以窝、平、圆、扁为常见形体。但也有些真地没有几种形体,有的是在高山上结穴,龙虎二山夹护得很紧密,直接垂向穴下,穴中小水汇聚成一条线,从中间流出来,这是地势造成的。有的靠近江河小溪结穴,水面朝穴,直到山脚。如果不是龙虎山夹护紧密,直走到水边,则水就会冲击明堂而导致生气消散,而且兼有洗脚穴的弊端,这不能成为真地了。这些都是山川本身的情势,大自然的力量所造成的,不是靠人力所能够做到的。总之,落穴处开睁,则小明堂已真,外虽夹紧无害,吉水萧氏白砂祖地,呈现牡丹滴漏型,就属于这种类型,当时的人误把此形安上“金简银槽”的名称,人们都跟着沿用而错上加错,后世的人们即使并不懂得明堂形局的也滥用这名称,真令人慨叹不已。
第三种:外洋大势从少祖山(接近穴山的高大山峦,可收束气脉并将之输入穴场)分水,总聚于大龙虎山之外,或者从太祖山分水并入外明堂,或者不是这两种情况,而是外来大水横流过中明堂前,后面几节分水都流入横水内,或者是远方的江河溪流来朝向,环抱于横水之外,通称为外洋大明堂。
凡是中明堂,也就是内明堂,它的水流有逆、有顺、有横,在大地,龙虎山之外有多层流水,不是横向就是逆向,那么这种内堂的水流即使想它成为一处,但流走的趋向最后一定是面向明堂与大水会合,这是小顺大逆,是上等穴地的形局。如果是大水势顺而内堂水逆,龙虎山下穴前大流下方有众山关栏收回,这叫大逆大顺是中下等的穴地。也有流层层交互穴场而环抱的,这叫大顺局,也象征着力量绵长深远,如果不是龙脉穴地真确,山势雄大的不能落穴。
大体来说,明堂以聚水为最上等,水流横过明堂而环抱的属其次,远处水流来朝向又次一等,水流层层交互有情态,看不到水流离开顺流的更次一等。四种形局已能判定,道理都包含在期中了,只有明智的人能弄清楚它。
【原文】
罗城者,祖山分障,包罗于外,以成大局者,即龙之余气也。穴已结而前出者为官,穴后拖抱不见者为鬼,此即穴之余气也。曜气者,龙虎外飞扬反张者,即砂之余气也。顺骑者,余气前去,倒骑者,余气后拖,二者虽抛假穴,毕竟虚花,若不以乘气之法及开睁与否、石纹转否证之,鲜不误者。昔贤谓:余气不去数十里,决然不是王候地。正指此类,非专为穴前余气一端而设也。
【白话释意】
罗城,是由祖山分脉衍生出来的众山,它们在穴山前水流出口处,从外面保罗布列着,以形成大局势,这就是为余气。
龙脉结穴后余气从前面出来结成的山,叫做官,气脉结穴后从后面出来拖抱的小山叫做鬼,这都是穴的余气。
曜气,是龙虎山外面尖利巨石,即砂的余气。
如果是顺骑龙,余气就往前面走,如果是倒骑龙,余气就向后拖。这两种都是抛假结穴,毕竟是虚花,如果不用乘气之法以及开睁与否,石纹转否来验证的话,很少不错的。过去的大师们说:余气如果不行走数十里之远,必定不是王侯之地。就是指这类情形,不是专为穴前余气一类情形而定的。
【原文】
夫水口者,一方众水所总出处也。昔人谓:入山寻水口。又云:中士求水口。又云:平地难得者水口。盖局之大小,山之贵贱,咸于是乎别也。必祖龙开障,展作罗城,罗城余气去作关阑,重重关锁,缠护周密,或起捍门相对峙,或列旌旗,或出禽曜,或为狮象,蹲踞回互于水上,或隔水山来缠护,大转大摺不见去水为佳。若在山中,必得交互水口方为有力。若结都会及帝王山陵必有北辰尊星坐镇水口,高昂耸异,望之惊惧者始合。上格唯取两面合抱收回者为正局,一边真面单卷,一边借辏无真面同收者为偏局,皆以跌断成星体者为贵。此总水口也,亦名大水口。若中间只结一地,余皆为用者,其近身必当有小水口。中洋外洋亦必层层有收水之砂,此为专结,昔人谓:关门若有十重锁,必有王候居此间。可概见也,若局内龙非一枝,地非一穴,则各各有近身小水口或有罗星收水,昔人谓:大水之中寻小水者,指此。盖水口乃地之门户,王候有王候之垣城,将相有将相之阃地,方岳藩镇可以类推,观外即可知内,当与望势参合,亦占山之要诀也。
【白话释意】
水口,就是一个区域内众多水流的总出口处。
前人说:入山寻水口。又说:中等水平的地理先生就懂得找水口。又说:平地难得的是水口。因为形局的大小,山的贵贱都要根据水口而分别出来。
一定要:祖龙开障扩展成罗城,罗城的余气形成关栏,重重关锁。缠护紧密,或在穴山前水流出口外形成捍门,夹护对峙,或列成笙旗,或出现禽星(水流出口处的水中之石)和曜星,或成狮子、大象的状势,蹲踞回互在水上,或隔着水流去的踪迹才好。
1)如果是在山中,一定要能交互水口才是有力。
2)如果是选择作都会以及帝王陵寝之地,就一定要有北辰尊星(穴山前方水流出口的高山)坐镇水口,应高昂耸立,挺拔特异,一看到就让人心惊胆慑,才合乎要求。合乎上面说的情况以两面合抱收回者为正局,一边真面单卷,一边借无真面合抱收回者为偏局,都以跌断成星体的为贵。这是总水口,也叫大水口。
3)如果中间只结一地,其余都作为它的护卫之用,那么它的贴身处一定有小水口,中洋外洋也层层有收水之砂,这叫专结,前人说:关门若有十重锁,必有王侯居此间。其道理大体可见了。
4)如果形局内不止一枝龙脉,地不止一穴,则各自有贴近的小水口或者有罗星(穴山前方水流出口外水中突起的丘埠)收水,前人说:大水之中寻小水,指的就是这种情形。
水口是穴地的门户。王侯有王侯的城墙。将相有将相的门第,那些能当封疆大吏的也可以类推,察看外面的情形就可以知道内中的真相,应与望势参照起来,这也是占山的要诀。
【原文】
山岗,体魄也,气色,神理也。故知山川为两仪之巨迹,气质之根蒂,世界依之而建立,万物所出入者也。然则气,其形之本乎?知形势而不知神气,臂之贵人已死,不如贱生,壮夫病困,未若弱强。凡山,形势崩伤,其气散绝,谓之死;形势虽具,生气未舒,谓之枯;死者不可以复生,枯则有时而润。关中者,天下之脊,中原之龙首也;新冀州者,太行之正,中条之干也;洛阳者,天地之中,中原之粹也;燕也者,北陇之尽,鸭绿界其后,黄河挽其前,朝迎万派,拥护重复,北方一大会也。之数者自三代以来,靡不帝王之宅,然兴衰迭异者,以共气有去来之不齐也。凡山,紫气如盖,苍烟若浮;云蒸霭霭,四时弥留;皮无崩蚀,色泽油油,草木繁茂,流泉甘冽,土香而腻,石润而明,如是者,气方钟而未休。云气不腾,色泽黯淡,崩摧破裂,石枯土燥,草木零落,水泉干涸,如是者非冈之断绝于掘凿,则生气之行乎地方,有一于此,法不可葬,误葬卜之者立跻乎沦丧。此气机之变未始易窥,然而山川虽大,气则有微,盛衰虽微,来非无自,审择形势,参以鉴气辨色,微乎微乎,精义之至者乎脱不具,夫天纵之朗鉴,济之以神明,无累鲜克举此。故知庸人睹而弗见,听而罔闻,几微旁烛,亦何自而臻耶?与时消息,以乘生气,此形势之要,占山之秘,故终之以望气焉。
【白话释意】
山冈,是体魄,气色,是神理。因此可知,山川是天地阴阳的最大的形迹,是气质的根本所在,世界要依照于它而建立,它是万物生长和消亡的处所。
虽然如此,但气,不正是形的根本吗?懂得山川形势,但不懂得神气,就像是:死去的贵人,还不如活着的贫贱百姓;强壮的大汉一旦隐于病困还比不上健康的弱小者。
凡是山的形势崩败伤损,它的气就散绝,叫做死;形势虽然具备,但生气不能舒通,叫做枯,死的不能够复生,枯萎的,则还有滋润的时候。
关中,是天下的脊柱,中原的龙头;冀州是太行山的正脉,是中条干龙;洛阳,是天龙的正中,中原的精粹所在;燕都,是北陇的尽头,鸭绿江在它的最后边,黄河在前牵着它的头,朝向迎接千山万水,被拥护环抱,重叠往复,成为北方一大都会。上面这几个地方,自从商周三代以来,无不成为帝王之都,但是兴衰变迭各有不同,是因为气的来去不一样。
凡是山,看到紫色的云气象车盖,苍烟有如漂浮在空中,美丽的云气,四季常在,山的表层没有崩陷损蚀,色泽光亮如油,草木繁茂,泉水清凉甘甜,泥土散发出香气而肥沃,石壁润滑而明亮,象这样的山,气才能集中凝聚而没有消散。如果是云气不升腾,色泽暗淡。崩摧破裂,石枯土燥,草木零落,泉水干涸,象这样,山冈不是因为挖掘开凿而断绝,就是生气行走到别的地方去了,只要有一种这样的情况,按葬法是不能葬的。错误地选到这样的穴地,马上就会导致跻身沦丧的境地。
气:的内在变化是不容易观测得到的,但是山川虽大,气还是有表征,盛衰的原因虽然深微,但并不是没有依据的,观察选择形势,再以鉴气辨色来参照,即命名十分深微的精义也是可以领悟到的。不管是天赋你具有明镜一般分辨是非的心,还是明察秋毫般的智慧,却很少能不为此牵挂,这些庸人们有眼睛而看不见,有耳朵却听不到,怎么能达到完美的境界呢?能够对细小的征兆得以明察,根据时令盛衰消长的规律而乘得生气,这是观察形势的关键,推断选择穴山的奥秘,所以最终还需要通过望气才能达到目的。
【原文】
山刚水柔,相比以求,喜其姤会,恶其囚流,远势近形,众秀毕呈,势来则聚,形止斯凝,或跃若龙,或驰若马,万派同奔,众势俱下,巍巍戾空,是祖是宗,睨而视之,神悚心惊,大以成大,众中特尊,小以成小,特亦情存。凡物之性,负阴抱阳,阴背肃杀,阳向荣昌,向故使聚,背乃反张。向出口面,背则颓溜,唯口得食,唯后弗秀,宁为鸡口,毋为牛后,向背若差,其失大谬。阳若左旋,阴必右回,阴若左转,阳亦右随。阳窝阴脊,两片为的,消详变化,造物定式。阴来阳止,阳来阴承,毫厘有差,休咎反徵。左来钟右,右来钟左,入首察脉,气归止所。气行地中,必与水比,浅深欲乘,明堂是例。
江南无深圹,江北无浅穴,此地气厚薄之下齐也。休若高昂,贵在包藏,葬者藏义,乘风弗藏。形若下聚,势必得水,水来风去,气融斯美。金木相并,火金并体,葬其所会,挨生弃死,隐隐隆隆,生气在微,动而弗著,故曰难知。窝钳乳突,动体之形,穴以之立,不合匪情,贯丁漏腮,绷面莫寻,割脚折臂,真气不临,元武拒尸,死气勿咸。衔尸嫉主,压窜灾侵,有临必合,无合必淋,虾须蟹眼,金鱼难别,三水四穴,岂可一律,贴身蝉翼,股暗股明,水交气止,明堂略平,来可人卧,不平则倾,球檐球髯,人中莫偏,正球架折,杖枕尖圆,缓急饶减,接迎要端,消详放送,就湿眠干,棺脉相枕,盈缩自然,水蚁不作,八风宴安,九害永辞,五福自骈,匠心烛远,至理幽元,俯察道要,匪悟难言。
【白话释意】
山是刚性的,水是柔性的,应该加以区分对比而去寻求,山水配合相得,人们就喜欢,有弊漏缺陷,人们就会厌弃。远看有势,近成穴形。各种秀丽景象都呈现出来。龙脉之气奔驰而来的就会凝结成形,或者象龙一样腾跃,或者象马一样驰骋,千山万水都一齐奔驰,磅礴的气势逼压而下。祖宗之山,巍峨入云,不能正目而视,令人心惊神慑。大的依托于大的而成就。在众山中显得特异尊崇,小的依托小的而成,他特异而富有情,大凡万物的特性,是背负阴而朝向阳,背阴的一面往往生物枯落,向阳的一面往往繁荣昌盛,所以向阳来使生气聚合,背阴就会使生气消散,向阳的就能展面张口,背阳则颓败淹滞,只有口才能得到食物,在背后的就不是灵秀了,宁做鸡口,不做牛后,阴阳向背如有差错,那么失误就会很大。如果阳向左边转来,阴就会往右边过去,如果阴向左转来,阳也随着往右转去,这种消长变化是大自然的规律。阴来阳就停止。阳来阴就随接着,只要有一丝一毫的差错。吉凶福的征象就会相反。气从左边来会集中在右边,气从右边到就集中在左边,要察看龙脉之气是否入穴,生气归聚就成穴形。龙气在地下运行,必然和水一起交合,水的深浅是否能乘气,就要观察明堂,以之依据。
江南没有深的墓穴,江北没有浅的墓穴,这是因为地气的薄厚不一样。山体如果高昂,要求得福贵就需包藏;葬,它的意思就是要使生气聚藏,如果被风吹割,就不好了。如果穴形下聚,一定会得水,水来风就会去,生气就会融结在这里。窝、钳、乳、突等穴是生气发动的形,穴就靠它来确定,如果不合要求就逆理无情。象贯顶穴、漏腮穴、绷面穴等都是不应去找,割脚穴、折臂穴都没有生气降临;元武拒尸这种形势,充满死气,不能结穴。衔尸嫉主这种形势,逼夺走窜,会导致灾害侵害。是虾须、蟹眼、和金鱼难以辨别,三种干流和四种穴形,当然不能用简单一个标准去判断。穴的贴近处有两处蝉翼砂,一边暗一边明,水流相交,气就停聚,明堂应略为低平,能容一人侧卧,如果明堂不平正、穴就会水倾;穴顶有圆球,**下有球檐,明堂内有球髯,人中应正而不偏,点穴时杖杆后对穴山的圆顶前对朝砂、案砂的交会点、根据龙脉来势的缓急而推移确定穴的位置。接迎龙气要端正,放棺入穴,靠着湿润的而睡在干爽的地方,棺与龙脉相对靠,伸长缩短顺其自然。水和蚊都不会产生,八方之风平息,九害永远辞别。五福自然接连而来,以智巧之心去体察幽深玄妙的道理,认真仔细地领悟其精义,这是一般语言所难以传达的。
一问:山水向背乃无情之有情,占穴之大法,欲人无迷而有旨乎?
答曰:山以得水为面,故不得水者背也;以秀为面,顽者背也;润为面,枯者背也;明为面,暗者背也;势来者为面,势去者背也;平缓者为面,颓陡者背也;得局为面,失局者背也。总之,一方之山川必有最高大者为之镇焉,是名祖山。其山方虽八面,山各有枝,然大势所向,其出必多伏而再起,断而再续,则其面必前向水随之,而同趋气之所钟,形必转顾与水相交,其他从山势亦趋回,此得水之明验也。势回则石纹必转,石者,山之骨也,故经云:“山势原骨,地势原脉”。
昔人谓:天下山山随水走。山向则水向,可不言而悟矣。昔人云:出乘秀所。故以秀为面,秀之一言其占山之神乎!故聪明不备不足以明此,不明乎此不足以言向背,苟向背无徵,难乎其言微矣。是故向多者终必多背,近者虽得,必徽。兄弟之国,势足相敌,各为其主,外必互违臣主之分,势必悬殊。若同处一方则尊卑迥别,虽有其位,情终卫主,势必为用,何则?所得多寡其源元不齐也。山川之性亦犹是。已乎明此,则真伪辨、大小别、吉凶定矣!
二问:龙之来去多断伏者,世莫能察,时师指说去来不定,欲求画一,安所从乎?
答曰:过水者,所以止来龙也。经曰:“外气横行内气止”。生气即水也,横行者,言拦止其行也。若夫高山岗阜,叠叠绵亘,虽有闪跌,形势不绝者,不待察而知其来止也。至于山岗大断,一伏数十里,近者二三里,或中有掘凿横河,不知审势即为所惑,来去倒置,其失非细。夫水,必从高而下,从分而合,从小而大,从近而远,观其源派,迹其流行,审其入止,则两山之中必有水,两水之中必有山,不辨自明矣。世谓:石脉渡江河。其说似是而非,不可不察。
凡山入水,虽云石脉,必不能透过,过水者,谓从高至低通流之溪江也。唯湖海势下形洼,为众流所归,漫衍平阔,故山脉从不界处透入。譬夫经脉各有条理,一身五经随经而断,其间骨节各各界开,外看似连,其中实断,故有通溪皆石,水自中流,昧者不知谓为连属,盖不察其两山皆石,势俱向尽,犬牙相匝,而中有缝罅,辏而不属,故名不相连,观八闽延建之溪,可以自悟;观东西二凉山,可知长江中流,南北不接;观东西二洞庭,可以知三江所入总出吴淞二山中间。是界水道,则流深不流浅,连近不连远,昭然领会矣!
三问:受气之法,其变有几?求穴之要,莫急于斯,苟昧其旨,厥误甚远,期其弗失,岂有道乎?
答曰:受气之法,其变有五,曰:直来横受、横来直受、顺来倒受、斜来正受、正来斜受,五者阴阳变化,自然之道也。循而穷之,虽山川诡异,莫能逃焉。何则?直而不横,即是直来直去,气冲脑散,生机不存;横而无直,生气不吐,焉有融结?顺来则水必直,趋脱不倒迎,何以交会?正而闪跌缩藏入穴为斜,梧桐叶上生偏子也;斜而入穴,列局转正,杨柳枝头出正心也。若斜而无正,正而无斜,则变化不施,僵强无情。
故必得此乃可用以合堂气,审局势,收水法,定宾主,辩真伪,此求穴之大旨,搜剔山川之握奇也。不明乎此,穷年卒月,汗漫无归,长望冈峦,心目俱眩,焉能窥隐测微,得造物自然之情耶?神而明之,非法可尽,况无法乎?谚云:下士遍山走。由昧此尔!外此复有山乘生气,平乘积气(积者,积厚而为脊也)。水乘旺气,石乘杀气等法,亦于前法有补,明者宜并参焉。
四问:水法有宗庙、明堂、黄泉、八杀等种种不同,其道何居?
答曰:水法之妙,郭景纯之葬书言之详矣,特时个不谙其旨尔!其意谓凡山结地,虽是山势翻身,收得一边界水,所谓山水相交,亦名得水。其势必居于前,但有见与不见之异,以其居前,命之曰:朱雀。经云:朱雀源于生气者,言界水必从龙发源处起也。气者,水之母,山气盛则水大而长,故曰:原于生气。派于未盛者,言水源初分,流既未长,势犹未盛也。潮于太旺者,即廖公所谓水乘旺气也。泽于将衰者,言将出必先汇为泽,则有蓄聚也。
流于囚谢以返不绝者,言水去处欲其细小,似乎囚谢亦复却顾而不绝,所以状之也。法每一折潴而后泄者,言欲其曲折渊停,不欲其直泄而去也。洋洋悠悠顾我欲留者,言其于穴留恋有情也。其来无源,其去无流者,言来远莫知其源,去曲不见其流也。此章通篇俱论水之形势性情,何尝有方位之说?术家懵于至理,妄以长生、沐浴、临官、帝旺等神煞吉凶配之,遂使吉者不葬,葬者不吉,惑世诬民莫此为甚。今以水之宜忌具详于左:凡水抱不宜裹,朝不欲冲,横不欲反,远不欲小,近不欲射,大不欲荡,高不欲跌,低不欲扑,众不欲分,对不欲斜,来不欲射,去不欲速,保此者吉,反此者凶,明乎此,则水之利害昭昭矣。
然术家不欲用此法卜葬者,其蔽有二:一为父师沿袭已久,非有上智安能破俗?一为以此卜地,非真不合,得失易明,莫可饰伪,利葬家不利术者,同巧相倾,难于诡异,因执其说而不变,弊在挟诈。然使其言得售者,葬家成之也。夫吉凶祸福人所时有,多言凶祸以之,必有偶中,多言福应以神之,亦必有偶中。世徒见其偶中也,遂曰是何神欤!人情狃于祸福,以此相传,莫之或违己愚。故曰:葬家成之也!
五问:寻龙、望势、审穴之法,何者最重?
答曰:先看祖宗尊特高大,次察众中何条先断,断处中出,夹从周密,即是正龙,正龙到头只是一穴,行度分枝所结必多,纵龙脉不长,亦主秀旺,盖龙所本贵,譬诸王侯支子犹不失安富尊荣。术家谓:起家须用好公婆,正此义尔。凡龙行走,远者数百里,近者数十里,必势随水走,一逢过峡跌断,忽然番身收住,前边界水,列成局势,或逆,或横,上砂转下,下砂转上,其中决然结穴矣。便宜须著眼用心检点,凡大龙气盛,四时多有云气覆其顶,大山顶上有湖,池泉清冽,大旱不涸,俗名养荫,此气盛所致。
气者水之母,有气斯有水,观水深浅可以卜气盛衰矣。寻龙、望势、定穴,宜登一方最高处,先从局外审察,次向对面注视,次向左右睨视,却再回有情处,细察微茫,必无失也。凡审穴贵缓,当候草枯木落时,昔人先以火燎原而后登山,甚为有法,雨中可以审其微茫界合,晴天可以察其气色脉理,雪中可以验其所积厚薄,则知其阳气所聚。昔人谓:三年求地,十年定穴,慎之也。
六问:水有大小,复有前后、远近、纵横,亦经左右山冈匪齐,交错而流,倏来忽云,孰得而有?明知其得,何为法式?俾迷谬者觉,混滥者分,遵为道耶?
答曰:用水之道,以龙为准。凡山冈大势,必有分合聚会。夫分,既因水而界合,亦因水而聚。故山行千里,两水随之,亦复千里转顾而交遂成局势。前界先收,后亦随会。所以然者,罗城展布,缠护俱至,山回水聚,自然俱收,阴阳相敌,区配以类,故也。此言专龙之局,四方八面水咸为用者尔。若夫山行百里,与水一交,前后缠护,自然会合,则所收之水亦止百里,自然以后山水再分,或远或近各成会合,用水多寡,局势大小亦必因之。
原其去住,定其短长,要以前砂己返,后山复背,约其分疆,则不之为用不为用,纤悉皎然矣。唯主故专一而尊,则远近皆归唯从,则所收一面仅止其身,譬夫长江万里,南龙东奔,每一转折便成分合,大则省会,小则郡邑,靡不然者,是各因其山自收所分之水。长江所界之力亦必因其分界以为护缠,其间轻重在乎山势之大小、长短,江水之力亦因之而尽。试观金陵这南龙大尽,其为南郡者以山水俱尽故也。苟能明此,推之近小,复何微而不得哉?昧者弗思配合,乱指山冈,妄贪朝水,违厥性情,非其配偶而误当之,则祸败立见。昔人谓:支龙不纳干龙水,有以夫?
七问:九星、九变及诸家龙法之异,何者当之?
答曰:山川之状,不出五行,体多相杂,故设九星,其状万有,故立九变。究其大略,五星尽之矣。若言其变即九九之数亦何能穷,总在心目之巧,非名言可尽也。予见术者论星峦,多以贪狼为金,又以献天金为贪狼,又以泛水木为水星。论形一差,定穴必误,欲知其真,当辨手脚,不可不察也。至于穿落传变玉髓经专以相生为顺,然金得火,木得金,不相克而相为用者多矣,乃知其言之不足徵也。何则?穿,言其始出帐是已,落,言其终入穴是已,传变即中间行度之变也。要之山川本乎一气,气有变化则精微始著,故假五星虚号以纪其圆、直、曲、尖、方之变体尔,岂真有所谓五行生克之说哉?刚柔情性之外,无复他道,唯达微者能通其变。
八问:理气、方位、天星、宫位应验之说,果有之邪?抑不足为凭也?
答曰:《易》曰,:仰以观于天文,俯以察于地理。言理者,条理也,即文理脉络之理也。察其条理则知中边向背,精粗大小,于以建邦立国,安处万民,此圣王之能事也。气者,形之微,形者,气之著,气隐而难知中,形显而易见。经曰:地有吉气,土随而起,化形之著于外也。气吉,形必秀润,特达端庄。气凶,形必粗顽,欹斜破碎。以此验气,气何能逃?岂若术家之泥理气为吉凶者乎?经曰:占山之法,势为难,形次之,方又次之。此方位之始也。
今之针盘即指南车、土圭遗制也。圣人立法教人辩方,俾万方之民不迷所向而已,曷尝有吉凶哉?葬家亦用之占山者,盖欲原其所始,乘其所止也。譬夫山岗发源于坤申,左出者委蛇至亥,自亥历艮,右出者,委蛇至艮,自艮历亥,则山势大转,皆可收一边界水,即是山水相交,必有融结。言坤申所以纪西南,言亥艮所以纪西北、东北也。百里占山已非一日可尽,况数百里乎?以此而求亦占山之一法,故曰:又次。今术家舍形势而言方位,因已失之,又迷方位而论吉凶,其谬益甚。以针盘分金立向者,盖审定主宾不使其差失,恐放棺处稍偏一线,则远处差多,宾主不对矣。此朝迎之法,实乘气自然之向也。故用分金以纪所向之山水尔,设若合向此而误向彼,则所对非所朝,失乘气,失堂局,失宾主,故其应有差殊,非谓吉凶在分金也。乃至天星之说,世多知其迂远,据其所论星垣必是冀州、关中、燕都、西洛始合垣局,杭州已多不足,况其它州郡邪?审如是,非都会山陵鲜有合者,今术家不过为民间卜葬卜宅,安用此为哉?不必究其是非可也。若夫宫位之验,有不尽然,世固有无龙而发长,少虎而发幼,譬夫树树,植之沃土后必荣茂,树之硗瘠多不发生,此理势必然者。
况之得气则发,然必欲以理推其某枝得吉气应茂,某枝得凶气应枯,则不然矣。果若此又安得谓之造物哉?所谓一株树上有荣枯,是也。愚谓但当辩地真伪吉凶,不当预忧其发福偏颇。天道幽远而茫昧,苟尽人事安之而已。已上四端,术空舍是无的操罔人之术,故世守其说而不变。然不自知其言之离经叛道也,嗟乎!焉有事不师古,义不宗经,而不诡于正者邪?夫葬以安死,必诚必信,慎择吉壤以藏体魄,弗使风水蚁三害之侵,其义备矣。河南程氏曰:地之美者亡灵安,夫亡灵安,所生亦安,一气流通,死生靡间,理固然也。今人狃于祸福,惑于术者,动言生人休咎,甚至累代不葬,暴露无休,陷人于不孝,则任术之过也。矧祸福本乎前定,吉凶唯人自招,岂尽关朽骨哉?与其因地以徼福,孰若安亲以听天之为愈乎?
九问:山冈万派,地脉枝分,众势之中,一方之内,何以别其砂龙邪?
答曰:经云:“众大特小,众小特大”。唯特故乃可以别主从,凡由冈发足,或特高耸,或特阔厚,或特润秀,或特短缩,或特绵长,或特出而成体,若特委曲活动,或特端坐合局,或众水特皆聚会。总之,用人而不用于人,多断而精彩强健,抛闪而踪迹诡异,正出而夹从周密,虽长而缠护必到,如此者则非砂也。
宜用意审察,必有特异于诸山,苟寓目焉,当自有省,故知观龙之法其重在特,经云:“参开杂势主客同,情所不葬也”。斯言有由矣,砂龙之别不既明乎?
十问:验石纹转不转法。
答曰:经曰:“山势原骨”。石者,山之骨也。骨节必有向背,气亦因之而行,知向背则去来逆顺,洞然自明矣。凡入穴必是两边石纹通转而向里,则真气凝结无疑,察山去住,亦必用此法。唯有正脉包裹转里,曜气反张,石纹似去,而外势通转包住曜气,却是大地不可以曜气、石纹为疑,此求穴之要法也。宜精察之。
又有山将转身,石纹暂拐向后,而大势向前,则当以大势为主。又凡山形止势聚,情意以钟,三分三合,明堂得真,三阳登对,砂水俱称,只察寻丈之间,方审石纹,或面上无石,开穴始见其纹,或窝、或口、或丫、或钳、或圈、或是人字,皆可随形证穴。穴中土色必鲜润坚细方真。若不审势的确,漫指石纹,谓为真穴,误者多矣,不可不察。捻之成丸者是,土撒开者非也,若先捻之成丸,后来渐不可丸者真。土已尽而及金银炉底也。曰:穿穴,急填起土二三寸。
十一问:上下砂重轻及水去风来之旨何在?
答曰:凡大龙正,多是上砂反重,盖来龙处枝脚必多前去,逆转必少,势使然也。要以大势与石纹裹转便真,若水之去必是无砂包裹关拦,无包裹关拦则风吹必矣。水来风去,不言可知。昔人云:劝君莫下去水地,盖深戒之。又有支龙结地,必要上砂一臂包回,遮得穴中不见正龙背处方真。非此决然不结,是知枝龙无上砂不真,干龙无下砂不止。
十二问:审其所废及障空补阙之说,何者轻重?
答曰:审废者,言昔完而今伤,非生成欠阙,此在山水俱有之。昔人谓:伤穴可葬,伤龙不可葬。既知其废可补完者,则完之以复其旧,譬如肉伤可以傅药使合,骨断不可复矣。障空补阙只可施之砂水及水口,或加培补,或植林木。若夫龙穴,则皆天然,一定而不可移者。譬夫人焉,肥者不可使瘠,瘠者不可使肥,昂者不可使俯,跛者不可使伸,势使然也。世有形体亏欠而贵为卿相者多矣,状貌姝好而不过常人者亦多矣。以此而推,当辨真伪,不当论完缺而与尘埃中识宰相用是道也。
十三问:喝形亦于理有合否?
答曰:形者,体貌也。山川之状容或有类一物者,然此乃千万中一遇也,岂可为准邪?予窃观诸家喝形,盖欲寓理寄法俾人易晓尔,岂知沿久而滥流于鄙陋,遂令末俗顿忘其本。尝见直隶、两浙、江右名墓,求其形而似往往不类,审其穴法则与古合,乃知葬贵合法,不贵合形。今人但知论形,不知葬法,误矣!
十四问:双圹乘气之法所宜?
答曰:合葬,自周公以来未之或改,但论乘气之法必以一棺正受生气,一棺袱之可也。阴气之行乎地中,止是一线,若两圹并置,中虚尺余,生气之入反居空处,则父母俱不得气矣,不可不察。
十五问:催官之理果有乎?
答曰:此人事偶合,术者因而神其说尔。诗不云乎:唯岳降神。生甫及申,则骨骸得气,所生受荫,乃川岳降灵,故产英杰。若其人已生,则所禀非山川之灵气矣,安能变愚为智,化贱为贵邪?葬家谓:祖荫孙。其言近之。
十六问:葬者,大事也。学必有源,宗必有经,世之所传,其说不一,图书甚广,何者为要?
答曰:《孤首》、《青乌》等经其来旧矣,莫知为何代书契,相传既久,论舛多途。郭氏诸公所著葬书,皆本其旨,然去今稍近,其文全,其义备,虽圣人复起不可改已。
杨、曾、廖三家言虽粗浅,亦旨法度所存,切于实用,舍之无以入门。故当断郭景纯《葬经》、杨氏《疑龙经》、《憾龙经》、《怀王经》为宗,参合《泄天机》、《相山骨髓》以备作法。此外多伪书,引用错杂,醇漓相混,不可为后学程式矣。近代如长乐谢观察所著《堪舆管见》、雩都李中丞重刻《襄金其法》甚正,惜乎未全,伤于太简,不能究极其微。
然图书所载法度尔,大匠能与人规矩,不能使人巧。傥心目不明,图书虽多,亦奚以为?
十七问:山谷中与平洋地不同,何以取裁?
答曰:山谷中结穴,先须本体秀嫩,四围罗城周密,近身一层包裹通要秀润,外面一层粗一层,近内一层嫩一层,中间堂局要宽大,方是山中结作之法。故曰:山乘秀气。
又曰:高山难得者明堂。得知秀可乘,堂可向,则真气融聚无疑矣。若出洋地不然,穿田大断,脱卸原多,其秀嫩不待言矣,但有穴情乘气得宜,水城不反,无不发者。
十八问:仰观俯察,至道存焉。世说纷纭,靡所底止,欲探其要,合有存乎?
答曰:期旨之精,世所难晓,然巧非天授,学鲜通微,徒徇俗术,昧于大道路,无惑乎?山川之性不可得而知也。昔人谓:有人识的明堂法,五百年中一间生。叹真师不易产也。夫山川不言,其情自见。苟遇明者安所遁情哉?然以参天两地之学,会之齐民,而欲责其探颐索隐,惑亦甚矣。幸而中则张其能,不幸而左则标其失,是诚贤不削混肖,而徒取验一时之吉凶也。其于察地之道顾不悖欤?吾故愿海内之论葬者必先择师,择师之要,当以心识开通,瞻视远明,知微知著,不遗诡怪,知衰知旺,不惑祸福,洞识山川之情,弗徇时俗之论,超乎常格,迥迈寰中者,始可以言师矣。
予尝见士友往往以齐民蓄术者,术者亦字于齐民,唯衣食自求,不顾其说之缪,讵非胥失之乎?且也群术相聚,言若河汉,矜夸罔物,至厌听闻。每叹管、郭、杨、曾异世同趣。今之术者同堂异论,递相非毁,类成聚讼,俾葬家无所取裁,至经年不决,良可恨也,是以葬家当先择师,不当择地,得师则得地矣。此盖人事也,至于得与不得,各有前缘,亡灵、气运、山川三者之缘会则得,否则不得,求之有道,尽吾心焉尔。
十九问:覆视古墓,定知吉凶,果与占山之法合乎?否也?
答曰:覆视旧墓,原与占山一体。当先看来龙,次察穴法,次察堂局,三者俱合则为福阴所基无疑,不尔发福非由此也。然其大略尔。若口鼻开破,微茫已失,葬非一穴,则寻丈间进退左右,难可辨别,世俗不察,以此验之于师,是以有合有不合,此赖布衣所以失程丞相墓也。
且夫察冢中休咎,断人生福祸,唯在穴形真伪,气色枯润,辨之而已,及若冢中分金,葬时年月讵可得而知邪?昔人谓:善断者不必善葬,诚有鉴于斯乎?复有无欲至人,虚明灵照悬知吉凶,验若符契,此道通神通之谓也。此外皆术数之学,有所凭依,吉凶虽验,非占山卜葬之法矣。唯高明者幸无惑矣。
二十问:阴阳宅兆何以别之?风气所钟同乎?否乎?
答曰:来龙大势亦与阴穴不殊,唯是到头形体形体异尔。夫阳舒阴敛,自然之道也。故曰:阳来一片,阴来一线。阴非一线不敛,阳非一片不舒。是以阳基入首与阴穴殊形,阴穴多取格局紧拱,入首处专以细巧为合法,阳基则不然,所重在局势宽大,落气隆厚,水城汪洋,或环抱,或倒合,或朝来绕后,来悠扬去,湾曲缠护,多在隔水,水口常在数十里外,大者在二三百里外。
审其融结,其法大率有二,一曰:倒影,二曰:冈阜。倒影者到头五星中一星出面合格,面上一片辅出,中间无小水界破,渐辅渐平,渐高渐阔,缠龙二水夹之同行,到结局处非横则逆,众水不拘远近尽为我用,此都会结法也。冈阜者,到头一星出面合格,面上逐处抽出平冈委蛇行走,便成冈阜之体,几条合聚一条,虽渐平阔,中间各有大小大水界开,终不似倒影一片辅成也。其局势水法大小一义,随龙收拾尔。唯番身逆势及脱龙就局者多是坐虚向实,背后反宽,时师不识,辄以为嫌,不知不缠玄武,何殊到堂?既为我用,岂分前后?小则歙县溪南吴氏、吉水桑园周氏之居,大则荆洲、吴都皆前山后水,坐虚向实即其格也。
观此可以悟矣。大都阴之所钟,本乎一线,其所不可以普破。阳之所萃,盎乎一方,其气冲融,故能大小涵濡,群物蒙化,毓秀于人,其何不则乎?是知阴阳之精,其凝一也,贤才之产,有风气焉!
二十一问:杨公云:“行到平洋莫问踪,但看水绕是真龙”。则平洋果不问其所从来邪?抑或不可辨邪?
答曰:是亦杨公不得已之言也,所谓方便语尔。盖平洋阔衍,去山冈甚远,穿田度水,断伏已多,众水交流,平夷如掌,世鲜法眼,何能辨之?故云:但看水绕。夫水不自缠,因砂故缠,砂水相缠,主从辨矣。此又方便语中微旨也。欲穷其所自亦自有法,姑以东南水乡平地论之,其法自现。
自吴之平莫过苏、松、嘉、湖、常之五府,嘉兴、松江之龙派自西目,分于杭之凤凰山,循江东北委蛇而逝,高亭忽峙,入于海宁、海盐,稍中行者崇德、桐乡、嘉兴、秀水、嘉善、平湖、松江,而尽于西余等九峰,为大泖所界。其稍外者自上海至吴淞、江口而止,外则遵海以西,内则茹水以东,诸郡邑皆西方目分枝所结也。湖州之龙派自东目,为临安,为余杭,分安吉,涉武康,经归安,止乌程,水界焉。
盖苕之西之东,东目之尽也。水之西,涑湖之东,隶制西者为孝丰,为长兴,隶直录者为广德,为宜兴,宜兴正尽于了离墨、长兴,大尽于弁山,皆南干分枝,故其种尊贵,虽为关峡收水亦自耸拔,异于诸册。常州之龙派于京口,连乎丹阳,高原冈阜,隐隐隆隆,自为毗陵,与晋陵相属,夫椒、锡山皆其枝分,自晋陵循太湖向东南行可六十里许,洋山在焉,方广四五十里,至天平山向东稍南行断伏,超金山,金山出狮山,狮山出
索山,自兹而东皆平原,亦几三十里会为吴郡,都城方广与洋山准,相传为子胥所十理,或然也。丹阳与武进之交滨江,复分一枝至江阴,循江而东稍南,虞山在焉,是为常熟。北则大江,南则昆湖,中间一脉绵亘,东南为昆山县,东为嘉定、太仓,亦抵吴淞、江口而尽。一自西北,一自东南,势若环交抱于东北,为三江所出之口,中间众水聚于具区,为江东蓄气,此一方大势也。若知诸水所界,便知地脉所止,则枝干之大小,得水之多寡,局势之阔独狭,皆可得而明焉。其中虽小有分派,可以势求,可以情得,不至大相迳庭矣。
二十二问:平洋亦论藏聚否?
答曰:安得不论藏聚?凡大江大湖结穴者,要以不见江湖者为贵,故曰:大水之寻小水。正欲其藏聚尔。盖大水之中复有小水者,是有层层之砂缠护,故有层层小水围绕,大水方无扑面、荡胸、割脚之患,唯阳地大龙结作不同阴宅,多有直临大水者,盖阳基欲其辅尽,龙大力长势足,与水相称故也。
然两边贴身亦必有小水界开,后面过咽束气要明白清秀,龙方不顽,方是真大平洋阳基结法。若阴穴云无此格,间有见者亦是龙势庞厚,前砂远拱,或穴前余气去得长,支开大水,望之只见一线,湾环有情方佳,反此者必败。
二十三问:平洋地可以辨其大小?
答曰:凡平洋有脊势可原者,即可寻其来历,复以两边大界水相去阔狭证之,其大小立见。唯去冈原远甚,众水交流平薄处,无脊势可原者,只以众水到堂,或数河水聚会,或通缠其后,来大去小。是谓:平原地难得者水口。总之皆大局也。
二十四问:平洋可以辨其真伪?
答曰:廖公云:平乘积(积者,脊也,盖言气积而厚也)气。此验平洋带冈阜法也。杨氏云:但看水绕。此验水乡平薄处专论水局之法也。带冈阜者,须要过咽束气方见脉真,落穴处定须开口。
昔人谓:平地不开口,神仙难下手。盖开口方有真明堂,则真气方住。若在水乡平田,专以隔水田丘,形势照应,夹拱有情为准,要以来大去小,面前不见大水为佳,纵见变产一线,立穴必当培土成坟,不宜穴土为葬,如是方不舛错。
【全书完】